top of page

探討真人版《白雪公主》票房仆直之迷!女主角瑞秋曾格勒(Rachel Zegler)竟是罪魁禍首?

  • Sung Sin Seng
  • 3月24日
  • 讀畢需時 5 分鐘

迪士尼真人版《白雪公主》票房滑鐵盧,首映週末僅收穫4,300萬美元票房,要收回2.7億美元成本並不樂觀。女主角瑞秋・曾格勒(Rachel Zegler)的「惹火言行」縱非主因也少不了「功勞」,電影不叫座,也不叫好,IMDb評分只得可憐的2.2、爛番茄新鮮度44%。這齣自公布以來爭議不斷的作品,不僅是一場商業失敗,更是一場文化衝突的縮影,隱藏著荷里活在文化轉型期的深層矛盾,以及觀眾對經典改編的複雜期待。


真人版《白雪公主》由公布到開畫,爭議聲不斷。
真人版《白雪公主》由公布到開畫,爭議聲不斷。

  1. 選角風波:政確大於一切

    自真人版《白雪公主》女主角瑞秋・曾格勒(Rachel Zegler)是拉丁裔女演員,媽媽是哥倫比亞人,爸爸是波蘭後裔。
    自真人版《白雪公主》女主角瑞秋・曾格勒(Rachel Zegler)是拉丁裔女演員,媽媽是哥倫比亞人,爸爸是波蘭後裔。

自真人版《白雪公主》宣布開拍,女主角瑞秋・曾格勒(Rachel Zegler)的選角便引起廣泛爭議。這位擁有哥倫比亞及波蘭血統的女演員,與傳統認知中「皮膚如雪」的白雪公主形象形成強烈反差。這種選角決定被視為迪士尼一心追求多元化,卻罔顧「文化挪用」的質疑。論者認為,這種改編抹殺了原著的歐洲文化背景,是厚此薄彼的偽善,也是對經典的褻瀆。


瑞秋・曾格勒(Rachel Zegler)在真人版《白雪公主》的造型也備受批評。
瑞秋・曾格勒(Rachel Zegler)在真人版《白雪公主》的造型也備受批評。


荷里活近年來在選角上的「政治正確」趨勢愈發明顯。從黑人版《小魚仙》,到拉丁裔《白雪公主》,這種刻意追求多元化的做法,原意旨在打破種族界限,卻常常陷入進退維谷的文化陷阱,結果兩頭不到岸,不只引發保守派觀眾的反感,也讓部分自由派人士感到無所適從。

皇后由意色列美女演員蓋兒·加朵(Gal Gadot)出演,網民批評皇后比公主美得太多。
皇后由意色列美女演員蓋兒·加朵(Gal Gadot)出演,網民批評皇后比公主美得太多。

單就選角而言,已足夠對電影口碑和票房差生重大打撃。每日每天網民在社交媒體不斷提出對選角決定的質疑,負面聲音一浪接一浪,自然影響中立觀眾的觀影意願。把政治帶入娛樂,通常沒有好結果。


  1. 《白雪公主》女主角被敵視:敢言惹的禍

    瑞秋·曾格勒(Rachel Zegler)受訪時批評原著故事 “Wired!wired!"惹來不少網民批評。
    瑞秋·曾格勒(Rachel Zegler)受訪時批評原著故事 “Wired!wired!"惹來不少網民批評。

然而,就算真人版《白雪公主》選角惹廣泛爭議,也未至於令女主角瑞秋·曾格勒(Rachel Zegler)受如此多辱罵。君不見皇后蓋兒·加朵(Gal Gadot)的選角也被罵得狗血淋頭,至少她本人並未因此惹眾怒。原因,正是因為瑞秋不只「幫唔到件事」,更因其言行舉止幫倒忙。



瑞秋·曾格勒(Rachel Zegler)是一位演員及歌手,她的歌聲在真人版《白雪公主》是少有沒被批評的部分。
瑞秋·曾格勒(Rachel Zegler)是一位演員及歌手,她的歌聲在真人版《白雪公主》是少有沒被批評的部分。

作為荷里活新上位女演員,瑞秋·曾格勒也和很多年輕人一樣,思想行為非常「Woke」,也非常敢言,卻正正因為一些過火言論,把自己置於火山口上。她受訪時曾表示,原版1937年的動畫電影《白雪公主》已經「過時」,並覺得「一個關於年輕女孩被年長女性追殺,最終被王子拯救的故事」不合時宜;同時,她在宣傳電影時又提到新版《白雪公主》中的王子角色被弱化,她甚至用戲謔的語氣形容王子為「一個跟蹤狂」(a stalker),並表示新版故事中白雪公主不需要被拯救;又笑指其對手男演員安德魯·伯納普(Andrew Burnap)是「某男人」(The “Guy“),戲份或會全被刪除。


新版故事由王子降呢為盜賊的角色,由男演員安德魯·伯納普(Andrew Burnap)出演。
新版故事由王子降呢為盜賊的角色,由男演員安德魯·伯納普(Andrew Burnap)出演。

這些言論一出,立即引來網民廣泛批評,許多觀眾認為她作為新版女主角,不應該貶低原版作品,也令人質疑是否真正理解原著的魅力;而她對王子角色的嘲諷,也令人覺得她過於強調女權,態度傲慢,對男演員角色缺乏尊重。



面對網民批評,瑞秋·曾格勒經常我行我訴。
面對網民批評,瑞秋·曾格勒經常我行我訴。

面對批評,瑞秋·曾格勒貫徹其烈女形象,作出如「如果你不喜歡,就不要看」等回應;同時繼續表達對新版故事的「現代化改編」感到自豪,強調這是一個「女性賦權」的故事。用對抗性的態度回應批評,自然引來更多負面新聞,越來越多網民覺得她對觀眾不尊重,亦有網民煩厭於她的「說教」。


  1. 改編困境:重新詮繹經典的兩難

蓋兒·加朵(Gal Gadot)的女皇演出也被大肆批評,說她毫不用心。
蓋兒·加朵(Gal Gadot)的女皇演出也被大肆批評,說她毫不用心。


選角風波和女主角犯眾憎,對某些電影未必是致命傷。但對於一部電影名字和女主角同名的作品,已足夠判極刑了。這,其實反映了近十多年迪士尼電影的創意匱乏,新IP缺乏驚喜及賣錢能力,只能困在改編經典的牢籠裡;而改編童話時又面臨著兩難困境:既要保持原著的精髓,又要迎合當代價值觀。


真人版《白雪公主》試圖還完部分經典場景,卻不獲觀眾買帳。
真人版《白雪公主》試圖還完部分經典場景,卻不獲觀眾買帳。

這種脆弱不堪的平衡,在《白雪公主》的改編中顯得尤為明顯。原著中某些情節,在當代語境下也許顯得過時甚至不當,但過度改編又可能失去原著的魅力。例如電影試圖強化公主的獨立性,弱化王子拯救的情節,這種改編雖然符合當代女性主義,卻破壞了童話故事的浪漫色彩。


迪士尼1937年推出的首部長篇動畫《白雪公主》,其實也是改編作品,取材自1812年推出、殘酷的《格林童話》。
迪士尼1937年推出的首部長篇動畫《白雪公主》,其實也是改編作品,取材自1812年推出、殘酷的《格林童話》。

這種又要宣揚符合現代進步思潮的價值觀,卻又想利用「回憶殺」大家重溫經典的本心,很容易做成兩頭唔到岸的情況。沒有觀眾喜歡被騙,所謂「」,就是對經典改編的期待與現實之間的落差。許多觀眾期待看到一個忠於原著的改編,但迪士尼的改編策略顯然偏離了這種期待,這是導致票房失敗的重要原因。



  1. 文化衡突:票房慘敗的深層原因

新版中另一備受批評的是CGI水平差劣的七個小矮人。
新版中另一備受批評的是CGI水平差劣的七個小矮人。

美國本土思潮,正處於一個前所未有的割裂時期。左派自由進步派的理想,和右派保守派的理論,構成一種越演越烈的文化衝突。社交媒體的存在,更是把這種衝突和矛盾推向風高浪尖。《白雪公主》的選角爭議和改編問題在社交媒體上引發熱議,負面評價的傳播速度和影響力被無限放大,這種聲量直接影響了觀眾的觀影決策。


新版《白雪公主》忠於原著的部分只有公主的造型,卻引來廣泛嘲諷。
新版《白雪公主》忠於原著的部分只有公主的造型,卻引來廣泛嘲諷。

多年來,荷里活作為左派意識形態的「先峰小隊」,以傳播自由進步思潮為己任。當美國社會人心出現「右轉」傾向,荷里活的「左」便更顯得特立獨行。當中,迪士尼作為荷里活的代表品牌之一,其形象轉變也備受關注-從童話夢工廠到文化變革推動者,這種轉變雖然贏得部分進步派觀眾的認可,卻可能疏遠了傳統觀眾群體。



新版《白雪公主》符合左派自由進步派的價值觀。
新版《白雪公主》符合左派自由進步派的價值觀。

今次《白雪公主》票房仆直,顯示出絕大部分觀眾對「左右之爭」其實無感,他們只想要娛樂,對「政治正確」的疲勞感日益明顯。迪士尼過度追求多元化和政治正確的改編策略,反而引發廣大觀眾的反感。這種疲勞感不僅影響了《白雪公主》的票房,也可能影響未來類似改編作品的市場表現。


未來迪士尼的新人版改編會否就自壽終正寢?
未來迪士尼的新人版改編會否就自壽終正寢?

總言之,真人版《白雪公主》的早輪票房失敗,觀其評價,未來票房也不見得有轉機,此番困局,折射出荷里活的深層矛盾。矛盾不僅關乎商業利益,更涉及文化認同和價值觀的衝突。左派渴望的真正文化包容,不應該建立在對經典的否定之上,而應該在理解與尊重中尋找新的可能性。到底「Go Woke Go Broke」的戲碼要上演多幾次,未來的荷里活才能在創新與傳統之間、追求進步和尊重觀眾的情感連結和文化記憶之間,找到更好的平衡?

Commentaires


Les commentaires sur ce post ne sont plus acceptés. Contactez le propriétaire pour plus d'informations.
bottom of page